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故事主要包含以下两个版本:
元朝起义与朱元璋传递消息
相传在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严密,传递消息困难。军师刘伯温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起义成功后,朱元璋传下口谕,在中秋节这天,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唐军庆祝胜利与胡饼改称为月饼
另一个传说是唐朝时期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在征讨突厥得胜并凯旋回京后,为了庆祝胜利,京城长安城内外放炮奏乐,军民狂欢。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向皇上献圆饼以示祝贺。唐太宗接过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的圆饼,指着天上的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此外,还有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边吃胡饼边赏月时,杨贵妃提议将胡饼改名为月饼,此后胡饼便改称为月饼。
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既有反抗压迫、传递消息的寓意,也有庆祝胜利、团圆的美好象征。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