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有才的成语和好好学习的典故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才高八斗: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国谢灵运的典故。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作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谢灵运为人清狂,恃才傲物,曾于饮酒时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意味天下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折服。由此,后世便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
五步之才:
这个成语出自唐朝李商隐的《可叹》。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的烛光读书,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家。
悬梁刺股:
战国时期,苏秦为了发奋读书,常常读书到深夜,疲倦时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清醒过来,继续坚持读书。这就是“悬梁刺股”的故事。
囊萤映雪: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夏天晚上捉萤火虫放在沙袋里,用萤光照亮读书;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故事合称为“囊萤映雪”。
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形象地描绘了古人刻苦学习的情景,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