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 阳历,不是阴历或农历。它是根据太阳的周期来划分的,用于指导农业生产。虽然在中国传统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并不固定,但它们与农历的日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立春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具体来说,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如下:
立春:农历十二月(大)廿二
雨水:农历正月(小)初七
惊蛰:农历正月(小)廿二
春分:农历二月(大)初八
清明:农历二月(大)廿三
谷雨:农历三月(大)初九
立夏:农历四月(小)初七
小满:农历四月(小)廿三
芒种:农历五月(大)初九
夏至:农历五月(大)廿二
小暑:农历六月(小)初七
大暑:农历六月(小)廿二
立秋:农历七月(大)初八
处暑:农历七月(大)廿三
白露:农历八月(大)初七
秋分:农历八月(大)廿二
寒露:农历九月(小)初八
霜降:农历九月(小)廿三
立冬:农历十月(大)初七
小雪:农历十月(大)廿二
大雪:农历十一月(小)初八
冬至:农历十一月(小)廿二
小寒:农历十二月(大)初八
大寒:农历十二月(大)廿二。
尽管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农历,但它们是基于太阳的运行周期来确定的,因此更准确地说是阳历。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