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马不仅仅是一种动物形象的再现,更是他个人情感、艺术追求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以下是对徐悲鸿马的几个理解维度:
中西艺术融合:
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期间,深入研究了马的生理结构,并将其与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技巧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马既有西方绘画的写实精神,又不失中国画的水墨神韵。
个性与思想表达:
徐悲鸿的马桀骜不驯、自由奔放,最能反映他的个性和思想感情。他的马受到世人广泛喜爱,除了画技精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倾注于其中的感情,并将这种感情化作一种精神以马为载体而表现出来。
人才与民族象征:
在中国文化里,马是一种人才的象征,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是以马喻人。同时,马也是一种民族振奋的象征,徐悲鸿喜欢画马,也正是有所感而发。
时代精神:
徐悲鸿的马体现了他所在时代的风雷和气息。他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
爱国热情: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他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神似与精气神:
徐悲鸿的马在形神兼备的同时,更注重表现马的精气神。他的马不仅拥有优美的体态,还具有勇猛的活力和坚韧的耐力,使马人格化,赋予马画家的理想。
综上所述,徐悲鸿的马不仅是他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中西艺术融合的典范,成为了中国现代绘画中一个独特的艺术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