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字少伯,是唐朝时期的著名边塞诗人,以其七言绝句见长,有“诗家夫子”和“七绝圣手”之称。他的性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不拘小节、随意散漫:
王昌龄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经常率性而为,有时甚至干出违纪违规的事情。史料称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和“不护细行,屡见贬斥”。
豁达开朗、文学才华出众:
王昌龄性格豁达,擅长文学,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如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他的诗歌清新明丽,富有唯美主义色彩,表达了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高尚品德和丰富兴趣爱好:
王昌龄为官清廉,不贪污受贿。他还擅长音乐,善于与人交际,结交了许多朋友。据说他曾经在长安城外建了一座花园,名为“静安别业”,以此度过晚年。
失意后的疏狂:
尽管王昌龄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他在仕途上并不顺利。二次登第后官职仍旧未见升迁,仅被授予汜水尉,后来被远贬荒僻的岭南,任江宁丞。失意之后,他表现出疏狂和放浪形骸的一面,故意迟迟不去报到,在洛阳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销愁。
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蕴含了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他的诗歌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后人称他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总的来说,王昌龄是一个既有文学天赋,又有高尚品德和丰富兴趣爱好的人。他的性格中既有不拘小节的一面,又有豁达开朗、文学才华出众的一面。尽管仕途不顺,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和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