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古诗词中的老成都,“处处万花如秀,海棠经雨胭脂透“。 ”锦里风流,蚕市繁华,雅俗多游赏,簇簇歌台舞榭,轻裘俊,靓妆艳冶。“ 热爱市井生活的宋代词人柳永对老成都生活的描写,字字珠玑,完美地描绘了这座城市的热闹繁华,也道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精髓:雅俗共赏,包容豁达。 这样的城市文化延续至今,在老城区依然能感受到传承千年的成都市井生活。
在我的记忆中,巷子是市井气息最直接,最直观的表达。一座城市有千万条老巷,但每条巷子都各具不同; 那个时候,我们常能看到穿起卦卦儿拿着挑子的剃头师傅;瓦房屋檐下的藤椅边,盖碗茶里泡的三花儿;还有街边边上逮猫,跳躬,打弹子的小娃儿。 生活在成都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浸染上“市井之气”。 柴米油盐酱醋茶,食人间烟火,就有“市井之气”,市井才是生活;这些人来人往的生活气息,组成了成都的印象,构造了成都市井。
春熙路的熙攘,武侯祠的底蕴,茶馆的巴适,诗境飘逸的草堂,宽窄巷子的川剧,骨子里的慵懒闲散……也许成都才是最具魏晋风骨的城市。 真的会让人上瘾,让人动不动就想去待一待。 / 宽窄巷子,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 / 最市井的成都文化可以说是宽窄巷子了,原住民、龙堂客栈、精美的门头、梧桐树、街檐下的老茶馆……构成了宽巷子独一无二地吸引元素和成都语汇。 宽窄巷子,呈现了成都人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
城市用它博大的胸怀,容纳着如我们一样普通的人群。人们把生活的根基深深地扎入其中,渗透。 古者二十亩为井,因井为市。一纵一横,构成了一个路口、一个中心,进而成为一个市井生活圈。纵是背街小巷,有着炊烟袅袅的居住小区、有着沿街吆喝的小摊贩和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小店;横是一环路,承载着城市交通功能、产业功能、消费场景。 一纵一横,也是坐标、交汇点。 成都一环路, 是城市记忆与未来的交汇,
走街串巷、闲逛锦城。游玩“峨乐”、“都青”二条黄金旅游线返回成都后,稍作休息,就一头扎进市井成都,开始了寻找老成都曾经的文化记忆。 老虎灶、长咀铜壶、浇上一碗盖碗茶是成都人一生的标配。无论转到什么地方,茶馆、茶园遍布大街小巷,休闲喝茶、打麻将、摆龙门阵的市民乐此不疲。茶园喝茶成都味道!这是成都人的最爱,也是川人文化中的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