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是一则源自 秦末农民起义的典故,具体故事如下:
背景
公元前207年,秦朝末年,项羽率领的楚军与秦将章邯的军队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决战。
当时,项羽面临的压力极大,秦军兵力强大,而楚军的粮食供应紧张。
战术
为激励士气,项羽决定采取极端的战术。他下令将所有的锅鼎都砸破,把船只全部沉入河中,向士兵宣告:“今日有进无退,不破秦军,誓不生还”。
这样的举动表示出他们已无退路,只有拼死一战,要么胜利,要么全军覆没。
结果
在项羽的带领下,楚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成为楚汉战争的关键转折点,项羽因此一战成名。
影响
“破釜沉舟”后来就被用来形容人在面临绝境时,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以求最后的胜利。这是一个寓意勇气和决心的成语,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个典故不仅展示了项羽的英勇和决心,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经典的军事策略和成语。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