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闷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nà mèn,主要表达因疑惑、不解而产生的发闷情绪。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词性:
中性词,表示因对某事不理解或感到奇怪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情感表达:
既包含对事物本质的困惑(如“纳闷他为何突然离开”),也可表达对突发情况的惊奇(如“纳闷天怎么突然变冷”)。
二、用法与出处
古籍例证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又是在家纳闷,无可奈何!”(表现人物因突发情况感到困惑)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宝玉不解何意,正自纳闷。”(体现人物对事物本质的思考)
《水浒传》第四十八回:“宋江其夜在帐中纳闷,一夜不睡。”(描述因疑虑而失眠的状态)
现代应用
日常交流中常用于表达对现象的不解,如:“这衣服怎么这么难洗,真纳闷。”
文学创作中可增强人物心理描写的细腻度,如:“她站在窗前纳闷,任由思绪飘向远方。”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疑惑、好奇、烦恼、苦恼、不快、烦闷、忧愁 反义词
四、特殊用法
贬义语境:在特定语境中可能带有轻微抱怨色彩,如:“他整天纳闷,啥正事都不干。”
搭配扩展:可与其他词语组合成短语,如“纳闷地想”“纳闷地问”等
综上,纳闷是一个兼具文学性和生活性的词语,其内涵丰富且使用范围广泛,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微妙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