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是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气候规律口诀,用于记忆24节气顺序及时间特点。其完整内容及解析如下:
一、完整歌词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节气顺序与含义
春季
立春(正月节):万物复苏,春雨滋润
雨水:春雨渐多,润物无声
惊蛰:春雷乍响,乌鸦返巢
春分:昼夜平分,气温回升
清明:祭扫祖先,播种移苗
谷雨:雨生百谷,农事繁忙
夏季
立夏:夏季开始,万物茂盛
小满:麦粒渐满,夏熟作物生长
芒种:芒草成熟,播种关键期
夏至:白昼最长,阳气极盛
小暑:初夏炎热,蝉鸣渐起
大暑:酷暑难耐,雨量集中
秋季
立秋:秋季开端,暑气消退
处暑:炎热结束,天气转凉
白露:露水频繁,秋意渐浓
秋分:昼夜均分,收获前奏
寒露:露水寒冷,霜期开始
霜降:霜冻加重,农作物成熟
冬季
立冬:冬季起始,万物收藏
小雪:初雪飘落,寒意加深
大雪:降雪增多,覆盖大地
冬至:白昼最短,阳气潜藏
小寒:寒冷加剧,冻土封冻
大寒:全年最冷,严寒考验
三、时间规律
每月固定2个节气,日期相差1-2天
上半年节气集中在6月21日前后,下半年集中在8月23日前后
节气反映天文观测,如立春对应太阳到达黄经315°
四、文化意义
二十四节气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不仅指导农业生产,还蕴含哲学思想。例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体现时令与农事关联。其精确性曾使中国古代成为“世界时钟”。
(注:节气时间可能因年份和干支历法微调,但歌诀概括了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