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文案网-每一句文案都惊艳世界

红豆文案网-每一句文案都惊艳世界

鲁迅为什么反感《二十四孝图》?

59

鲁迅对《二十四孝图》的反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虚伪与残酷:

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如“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描写了极端的孝道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不人道,甚至残忍,完全违背了人性。例如,“老莱娱亲”中,70岁的老莱子为了逗乐父母,穿上儿童服装,假装跌倒,这种行为显得非常矫揉造作,不近人情。而“郭巨埋儿”中,为了满足母亲的需求,竟然打算埋掉自己的儿子,这种极端的行为更是令人发指。

不顾儿童性命:

鲁迅指出,这些孝道故事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这种以不情为伦纪的做法,不仅诬蔑了古人,也教坏了后人。他认为这些故事所宣扬的孝道,实际上是对儿童的摧残。

封建礼教的批判:

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是封建统治的糟粕,充满了残暴与虚伪。他通过对比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指出封建时期的中国在孝道问题上完全处于一种纯意识流的前提,而不讨论道德的逻辑,只讲求寓意深远,不考虑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批判不仅针对孝道故事本身,也针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

民族劣根性的揭示:

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所代表的封建孝道,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民族的劣根性。他通过批判这些故事,揭示了封建君主制度下的人制造出的产物,批判了这种文化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综上所述,鲁迅对《二十四孝图》的反感主要源于其虚伪、残酷、不顾儿童性命以及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和民族劣根性。通过批判这些故事,鲁迅希望唤起人们对封建孝道的反思,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