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与列夫·托尔斯泰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其中一篇名为《童年》的小说深深吸引了他。这篇小说的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并最终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随后写信告诉侄儿,屠格涅夫称赞他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并预测他前途不可限量。这篇小说的作者就是后来成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巨著作者的列夫·托尔斯泰。
刘备与诸葛亮
20世纪,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和才能,于是三次亲自到隆中卧龙岗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尽管诸葛亮几次外出未归,刘备仍坚持不懈,最终通过第三次拜访,成功请得诸葛亮出山。刘备对诸葛亮的欣赏和信任,最终使诸葛亮成为蜀汉的重要谋士,为刘备建立蜀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鲍叔牙与管仲
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牙是好友,两人合伙做生意。尽管管仲家境贫寒,出资较少,但鲍叔牙从不计较,反而在年底分红时,将一半的红利分给他。管仲后来成为齐国著名的政治家,而鲍叔牙则一直欣赏他的才华和为人,始终维护他的声誉。
林清玄与一个小偷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细腻,犯案上千起。他在文章的最后感叹,像这样心思细密、手法灵巧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没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
这些事例都展示了欣赏他人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不仅能够激励被欣赏者继续努力,还能激发更多人的潜能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