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保的基本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环境定义
农业环境是指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农区、林区、牧区等)。
农业环境保护
农业环境保护指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农业生态平衡的综合措施。这包括生态农业和农业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主要污染源
农业用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包括氰化物、酚、苯类、三氯乙醛、次氯酸、油类、洗涤剂、氮素过剩和病原微生物等。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等。
防治措施
强化农业环境管理,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制。
积极防治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三废”污染。
防治农药、化肥污染,积极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肥、复合肥,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制定有利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技术经济政策。
加强农业环境监测网建设,迅速掌握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动向,提供预报资料,以便及早采取相应措施。
利用植物防治、生物自净能力、耕作措施、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维护生态平衡等方法进行污染防治。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依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建立的一种可持续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模式。
农业环保的重要性
农业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农产品生产数量和质量,还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因此,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农业生态平衡是农业环保工作的核心。
通过以上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农业环保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农业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