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儿奉母”的译文是:为了奉养母亲,宁愿不要孩子。
原文概述: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故事解读:
郭巨因为家境贫寒,无法同时供养母亲和儿子,于是决定埋掉儿子以节省粮食。最终,他们在地下挖到了一坛黄金,这被认为是天赐的孝行奖励。这个故事反映了郭巨对母亲的深厚孝心,以及他为了母亲不惜牺牲自己儿子的极端行为。
文化意义:
“埋儿奉母”是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的一个极端案例,它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并以此故事来宣扬孝顺的行为。尽管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可能对此有所批判,但这个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仍被视为孝道的典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