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蛙鸣蝉噪:
形容嘈杂的声音,也用来比喻无休止的嘈杂。
貂蝉满座:
形容美女众多,也形容华丽热闹的场面。
寒蝉僵鸟:
比喻因寒冷而冻僵的蝉和鸟,也用来形容人因恐惧或失望而呆若木鸡。
蝉蜕龙变:
比喻人蜕变或改过自新。
春蛙秋蝉: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蝉腹龟肠:
比喻人的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自同寒蝉:
比喻自己像寒天的蝉一样沉默寡言。
蝉声阵阵:
形容蝉叫声连续不断。
蝉緌蟹匡:
比喻事物杂乱无章。
蝉喘雷乾:
形容声音嘶哑,如同雷鸣般干燥。
寒蝉仗马:
比喻因恐惧而畏缩不前。
诗句
山蝉号枯桑,始复知天秋。—— 唐·李白《江上秋怀》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唐·李白《代秋情》
蝉鸣看不见,鹤立赴还深。—— 宋·苏轼《次韵子由岐下诗 槐》
长日苦遭蝉噪聒,杖藜拟访涧泉秋。—— 宋·辛弃疾《和前人韵 其二》
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唐·薛涛《蝉》
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听早蝉歌》
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听蝉》
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 五代楚·刘昭禹《闻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
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早蝉》
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闻蝉》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赵莒茶宴》[钱起]
残槿花边立,老槐阴下行。——《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白居易]
树底鸣蝉无数。——《惜分飞》[袁去华]
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宫词一百首》[王建]
一入石渠署,三闻宫树蝉。——《酬滑州李尚书秋日见寄》[刘禹锡]
韬精殊豹隐,炼骨同蝉蜕。——《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细声频断续,审听亦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