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不被普遍推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时代背景和文化断层:
王阳明心学出现在明朝,当时程朱理学是儒学官方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心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想流派,与当时的儒家思想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并不被当时主流士人阶层所接纳。此外,经过上个世纪的百年巨变,中华文化出现了巨大的断层,导致包括王阳明心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式微。
哲学观点的对立:
王阳明的心学强调“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这与当代中国人信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相悖。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而王阳明是唯心主义者,这两种完全相反的哲学思想在同一课本里出现是不太可能的。
政治和社会体制的不符:
心学强调个人内心的修炼和自我实现,这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体制不太相符。明朝是个人才辈出的朝代,官员们个个都觉得自己很牛,没人把王阳明当回事。
学术成熟度:
心学在王阳明在世和宣扬阶段还处在发展成熟过程中,其思想体系并未完全成熟和系统化,因此难以被广泛接受和推广。
解读空间大,易被误解:
王阳明的心学解读空间较大,容易被解读成个人主义,这与儒家的礼教集体主义相冲突。因此,心学从诞生开始一直备受争议和批评。
教育体系的偏向:
现代教育体系中对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对比中,倾向于抬唯物踩唯心,这使得心学在学术界的地位受到一定影响。
尽管王阳明心学在历史上曾一度被广泛传播和认可,但由于上述原因,它并未成为普遍推崇的主流思想。然而,心学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