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饱与道德的关系,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论据:
温饱是谈论道德的必要条件
起源观点:温饱问题指的是群体长时间内无法得到稳定的衣食条件的保障,甚至威胁生存。道德是由满足温饱的受教育的统治阶级创造的,因此,从起源上看,温饱是道德的必要条件。
生存需求: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谈道德则是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
社会稳定性:如果不温饱,社会将陷入混乱,道德规范难以推行。正如明末大饥荒时期,人们不再谈论道德,而是为了生存而互相残杀。
温饱为道德提供基础
经济基础:人类社会要繁衍、发展并推行道德,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维持人的生存,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道德。正如名言所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欲望与道德:温饱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人们的欲望之火燃起,道德之水才能化为甘霖。如果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道德将无从谈起。
社会进步:温饱问题的解决是社会进步和道德发展的基础。历史上的许多时期,人们都在努力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如饥荒、灾难等情况。在这些极端情况下,生存需求压倒了一切,但道德判断仍然重要。
温饱并非谈道德的唯一条件
个别情况:尽管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所有人在温饱得到满足后都会谈论道德。有些人即使不温不饱,也能坚守道德原则。
超道德存在:在某些情况下,温饱问题可能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道德追求则成为了主导。例如,在灾难中,人们可能会更加关注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温饱。
综上所述,温饱与道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温饱是谈论道德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唯一条件。温饱为道德提供了基础和土壤,但道德的实现还需要其他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