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文案网-每一句文案都惊艳世界

红豆文案网-每一句文案都惊艳世界

关于温饱与道德的古文?

59

关于温饱与道德的古文,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引用和观点:

《论语·子路》

孔子说:“卫国人真多啊!”冉有问:“人已经很多了,该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这里所说的教化,主要是指道德教育。显然,孔子认为物质利益、物质生活和道德规范、道德教育在次序上有先后关系。

《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意思就是说,人所以为人,与禽兽不同,吃饱、穿暖、住得舒适如不给予道德教化,就和禽兽相近了。

《论语·学而篇》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称得上好学了。”在这章经文中,君子食无求饱就是关于温饱的名言。

管仲

管仲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在管仲的治理下,当时的齐国经济得到了傲视其他国家的水平。这句话强调了温饱对于民众和国家的重要性,并指出只有物质生活得到保障,才能进一步谈论道德和礼仪。

《孟子》

孟子还说:“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认为,如果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无法有时间去关注道德和礼仪。

这些古文都表达了同一个核心观点: 温饱是道德的基础。只有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们才有能力和心情去追求道德和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