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
牛顿在和朋友吃饭时,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自己回家取酒。但过了很久牛顿都没回来,原来牛顿到家后,做起实验,忘了吃饭的事。
孙敬:
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因为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每当自己昏昏欲睡,头垂到一定的时候头发就会被拉得很痛,从而防止自己打瞌睡犯困。
许衡:
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仆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仆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仆人,莫非我的心也没有仆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苏秦: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于成龙:
清朝官员于成龙在生活上极其简朴,江南百姓遂给他起了个外号为“干青菜”。他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有一知县给他呈送“中秋节礼”,被他严词拒绝,并特发(严禁馈送檄)。于成龙为了警诫自己,勉励下属,在大堂上悬联一幅:“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斯,谁替你披枷带锁;—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因此,他为官几十年,真正做到了“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亳馈送。”。
海明威:
海明威的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他做过拳击陪练、斗牛士、战地记者、猎人、渔夫,甚至做过间谍。他有着俊朗的外表、刚毅的眼神、宽厚的臂膀、淳朴的微笑,以及卓越的才华,无数女子为他倾心。他是个对文章质量有极致追求的人,他想让自己的小说“好得要命”,除了每日修改,每写完一本书,他还会从头到尾修改一遍;请人誊写草稿之后又改一遍;清样出来后再改一遍。他还会用表格记录下每天书写的字数。如果没有完成当天的工作,他便会愧疚得无法吃饭。
鲁迅: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徐溥: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这些名人的自律故事展示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卓越成就和高度自律精神。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自律对于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