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 《论语·公冶长》。原文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里的“不耻下问”指的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态度,即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身份地位,勇于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他提倡“有教无类”,主张无论贫富贵贱,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孔子的学生众多,其中有一个名叫颜回的学生,聪明过人,但孔子仍然鼓励他“不耻下问”。颜回在读书时遇到了一个难题,他思考了许久都无法解决,于是向旁边一个正在扫地的小童请教,小童很快给出了答案,颜回听后恍然大悟,从此更加坚信“不耻下问”的重要性。
此外,孔子还提到,孔文子之所以被称为“文”,是因为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这个故事和成语强调了学习过程中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重要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