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他的一生经历和诗歌创作都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生平事迹
早年生活与志向
孟浩然生于盛唐时期,早年有志用世,但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选择修道归隐终身。
他曾隐居鹿门山,并在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但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仕途与游历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招致幕府,但不久后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失约不赴。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留下了许多描写山水田园和隐居逸兴的诗篇。
晚年与逝世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享年五十二岁。
诗歌成就
孟浩然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个人品质与影响
孟浩然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
结语
孟浩然的一生虽然充满了仕途的挫折和生活的艰辛,但他的诗歌创作却为中国古代文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山水田园诗不仅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孟浩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