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诗,以筝声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诗人描述了自己闲居时心神不定,无意中听到了秦筝的声音。这里的“无绪”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纷乱,而“复发秦筝”则引出了筝声的主题。
颔联:
“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诗人用“纤指”和“繁弦”分别形容弹筝女子的技艺和筝声的丰富情感。筝声时而如“新意”般传递着美好的意境,时而如“怨情”般引起深沉的忧郁。
颈联: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诗人进一步用“悠扬”和“掩抑”来形容筝声的起伏变化。悠扬的旋律让人思绪万千,而掩抑的旋律又带有一种压抑的情感。
尾联:
“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诗人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是筝声本身具有感人的魔力,还是人心本身就不平静,更容易被筝声所触动?这句话反映了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不可分割的关系。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筝声带来的美妙意境,还能体会到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张九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内心平静与外界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情感的深刻体验。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