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原文及译文
《二十四孝》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二十四位孝子孝行的故事集,由元代郭居敬编撰。这些故事旨在宣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下是部分故事的原文和译文:
孝感动天 原文:
虞舜,瞽叟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译文:虞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的儿子。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戏彩娱亲 原文: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译文: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非常孝顺。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老。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像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耍。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鹿乳奉亲 原文:
周剡子,性至孝。母乳少,不足以养子,剡子常怀鹿乳以奉母。
译文:周朝时有个叫剡子的人,非常孝顺。他的母亲奶水不足,无法养活他,剡子常常怀揣鹿乳来奉养母亲。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展示了古人对于孝道的重视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