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一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诗作。诗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以辽阔的海面上升起一轮明月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代
内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析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绘了一幅辽阔无垠的海面上升起一轮明月的壮丽景象,通过明月这一象征团圆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情感,将相思之苦描绘得淋漓尽致。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通过熄灭蜡烛和披衣感受夜露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人想要把美好的月光赠送给远方的亲人,但最终只能回到床上梦中相见,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遗憾。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号文献,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被誉为“岭南第一人”,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代表作除了《望月怀远》外,还有《曲江集》、《感遇十二首》等。
诗的历史影响
《望月怀远》不仅在唐代广为流传,而且在后世被多次引用和改编。无论是在国家领导人的中秋致辞中,还是在电视台中秋晚会的主持词里,都能听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诗,这足以证明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总结
《望月怀远》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张九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