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的作者是 北宋画家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是由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作品作于北宋末期,当时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朝廷衰微,民不聊生,作者只能将富国强兵以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艺术文化创造中,于是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1096—?),北宋宫廷画家,他自幼具绘画天赋,入宫为宋徽宗赵佶赏识,在其亲自指导下技艺大增。政和三年(1113年),年仅十八岁的王希孟用半年时间绘就《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此画长约11.91米,高约0.5米,以绢本设色。画家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
《千里江山图》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