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与列夫·托尔斯泰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其中一篇名为《童年》的小说深深吸引了他。这篇小说的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并最终找到了他。屠格涅夫的欣赏和鼓励极大地激励了作者,使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最终成为了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林清玄与台湾小偷
林清玄在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没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
鲍叔牙与管仲
管仲二十来岁时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买卖。尽管管仲家境贫寒,出资少些,但鲍叔牙从不计较,甚至在年底分红时,他将一半的红利分给了管仲。管仲因此深受感动,感叹只有鲍叔牙真正了解他。鲍叔牙的欣赏和支持,使管仲在困境中找到了希望,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这些事例都展示了欣赏的力量,能够激励他人,改变他人的人生轨迹。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