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是孔子所言。在《论语·颜渊》中,子贡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当子贡问如果必须去掉其中一项,应该先去掉哪一个时,孔子回答说:“去兵。”子贡接着问,如果再必须去掉一项,应该先去掉哪一个,孔子回答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但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孔子认为,信任是立国之本,没有信任,即使活着也没有意义,不如死得其所。朱熹也解释说:“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这句话强调了诚信在国家治理和个人品德中的重要性,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和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之处,都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诚信和道德的价值观念。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