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课文内容概述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讽刺小说,首次发表于1884年。小说通过描绘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起狗咬人案件时态度的五次变化,讽刺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和见风使舵。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如同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和利益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最终成为了沙皇专制制度的走狗。
象征手法分析
变色龙的形象:
小说以变色龙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多变和虚伪。变色龙的特点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奥楚蔑洛夫则是在不同情况下改变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以适应权力和利益的需要。
军大衣:
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出场,这不仅是警察身份的象征,也是他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工具。军大衣的出现,暗示了当时沙皇专制制度下,警察作为沙皇警犬的角色,以及他们利用权力欺压人民的现实。
巡警和醋栗:
奥楚蔑洛夫身后跟着一个巡警,端着没收来的醋栗,这暗示了他们的行为并非正义,而是在剥削百姓。巡警和醋栗的出现,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下,警察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
奥楚蔑洛夫的名字:
奥楚蔑洛夫这个名字在俄语中本义是呆傻、疯癫,用作姓有讽刺意味。这个名字的使用,暗示了作者对奥楚蔑洛夫这类人的嘲笑和否定。
结论
《变色龙》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巧妙的象征手法,深刻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虚伪和反动。小说中的变色龙形象,以及军大衣、巡警和醋栗等象征元素,都有效地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反思当时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