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二十四孝图》的反感主要源于其中所描绘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尤其是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的强烈反感。
老莱娱亲:
鲁迅认为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儿童的心理,而且显得非常虚伪。年近七十的老莱学儿童啼哭,用“诈跌”的手段来讨父母的欢心,这种过度的做作让鲁迅感到厌恶,认为这既无老人样也无孩童样,是对儿童天性的侮辱。
郭巨埋儿:
鲁迅对郭巨埋儿的故事尤为反感,因为这个故事讲述为了赡养母亲而埋掉小儿子,这种做法极端且残忍,不顾儿童的性命。鲁迅指出,这种孝道故事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不仅诬蔑了古人,也教坏了后人。
鲁迅通过这两个故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处境。他认为,这些孝道故事不仅不符合儿童的实际情况,而且带有强烈的欺骗性和虚伪性,是对儿童天性的极大伤害。
此外,鲁迅还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进行了尖锐的抨击,认为这种复古思想是封建君主制度下的产物,是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通过批判《二十四孝图》,鲁迅希望唤起人们对封建孝道的反思,呼吁人们关注儿童的权益和福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