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文案网-每一句文案都惊艳世界

红豆文案网-每一句文案都惊艳世界

范仲淹的一生及其简介?

59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世称“范文正公”,谥号“文正”。

早年生活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他自幼好学,勤奋刻苦,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有着浓厚的兴趣。据记载,范仲淹每天清晨都会煮好一盆粥,待粥冷凝后,用刀割成几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咸菜下肚。这种简朴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感到丝毫的苦楚,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求学的决心。

仕途生涯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初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在任期间,范仲淹始终秉持公正直言的原则,不畏权贵,勇于揭露和纠正时弊。然而,这也使他多次遭到贬斥,但他从未因此而改变自己的信念。

军事成就

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负责抵御西夏的入侵。面对西夏的强势进攻,范仲淹采取了“屯田久守”的方针,通过加强边防建设,巩固了西北的防御体系。他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还通过外交手段,促进了宋夏之间的和谈,为边境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政治改革

在西北边事稍宁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他回朝后,积极参与朝政,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然而,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新政很快受挫。

文学成就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晚年

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之碑”。后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其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