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有两首著名的咏柳诗,一首是《咏柳》,另一首是《折杨柳》。
《咏柳》
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柳树的美丽形象,赞美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诗人用“碧玉妆成一树高”来形容柳树的翠绿如玉,用“万条垂下绿丝绦”来描绘柳枝的柔软下垂。最后两句通过比喻,将春风比作剪刀,巧妙地表达了春风裁剪出柳叶的神奇力量。
《折杨柳》
原文: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译文:
轻盈地摘下柳枝,赠予远方的爱人。这枝柳虽不贵重,却代表着故乡的春天。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鲜花比不上新鲜的盛开。更令人担忧的是边疆征战的战士,他们的容颜在风霜中逐渐老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折柳赠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恋人的深深思念。前两句“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以纤细的柳枝比喻深厚的情感,体现离别的沉重。接下来“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留恋和对春天的珍爱。最后两句“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既表达了对征战戍边的将士的关切,又揭示了战乱中人们青春不再的现实。
这两首诗都体现了张九龄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情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离别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