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流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iān pèi liú lí。它形容的是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生活困顿、四处漂泊的状态。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人,也可以用来描述物,强调的是人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变故与困苦,处境艰难,无法安定下来的状态。
详细解释:
颠沛:跌倒,比喻困顿,受挫折。
流离:流转离散。
出处:
该成语出自《诗经·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
宋代楼钥的《攻媿集》中也有相关描述:“有人焉;业弓冶之余;而弗能修播获之职;颠沛流离;而叫呼攀援于门下。”
近义词:
流离失所
浪迹天涯
浪迹江湖
离乡背井
流离转徙
兵荒马乱
漂泊不定
背井离乡
十室九空
反义词:
安家落户
安居乐业
安身立命
休养生息
安家立业
政通人和
例句:
我所感到悲哀的,是有几个同我来的学生,至今还找不到学校进,还在颠沛流离。[鲁迅《而已集·通信》]
经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故乡。
在那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始终无法忘记家乡的亲人。
这个成语通过“颠沛”和“流离”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艰辛,以及在战乱和灾荒中四处流浪、无家可归的状态。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