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一种汉语语汇中的特殊语言形式,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这种语言形式短小、风趣、形象,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形容某人或某事物非常不受欢迎。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比喻自己都难以保全,更不用说帮助别人。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形容人对某事物完全不了解,一无所知。
一个巴掌打不响:
比喻事情的发生不是单方面原因。
懒婆娘的裹脚——臭名远扬:
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因为懒惰或不良行为而声名狼藉。
千里寄鹅毛,物轻情意重:
形容礼物虽然轻微,但情意深厚。
水仙不开花——装蒜:
比喻外表看起来不错,实际上并没有真才实学。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形容心里有苦,但无法表达出来。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比喻事情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形容事情非常清楚明白,没有混淆。
这些歇后语通过形象的比喻和谐音双关,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情景或心理状态,具有幽默讽刺的意味,深受人们喜爱。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