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总统在二战开战前后做了以下决策:
出台租借法案:
1941年1月10日,罗斯福签署了《进一步促进美国国防和其它目的法案》,即租借法案,使得美国能够向盟国提供战争急需的物资,而不需要直接支付现金。
突破中立法约束:
在二战期间,罗斯福政府突破了之前的中立法,允许美国向交战国出售武器和物资,这一决策极大地增强了盟国的战争努力。
拒绝丘吉尔借兵:
尽管英国首相丘吉尔多次请求美国派遣军队直接参战,但罗斯福坚持不派遣地面部队,而是通过提供物资和财政支持来援助英国。
把进攻柏林交给苏军:
在战争后期,罗斯福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协议,决定将进攻柏林的行动交给苏联军队,这一决策对战后欧洲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实施战争动员和改组军队指挥机构:
为了应对战争,罗斯福下令实施战争动员,并改组了军队指挥机构,以确保美国军队能够高效作战。
制定“先欧后亚”战略方针:
美国在二战初期制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优先应对欧洲战场的敌人德国,这一战略最终帮助盟军在欧洲取得了胜利。
派遣史迪威来华:
为了加强中国战场的抗日力量,罗斯福派遣将军史迪威来华担任蒋介石的参谋长,并试图控制中国军队,尽管这一努力最终未能成功。
对蒋介石的不满:
由于蒋介石的战略方针与美国的期望不符,罗斯福对蒋介石的一些行为表示不满,并曾考虑更换蒋介石,但最终未能实现。
这些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二战的进程和结果,对同盟国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决策展现了他在危机中的远见和决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