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古训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生、道德、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的智慧,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训: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没有绝对的顺境和逆境,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顺境中我们应保持谦逊,逆境中我们应保持坚韧。快乐和忧虑总是相伴而行,我们要学会在任何环境中寻找平衡,保持内心的平和。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这句话提醒我们,做人做事要追求中庸之道。过于清高会伤害到人际关系中的仁爱,过于和顺则会损害正义。在现代社会,我们既要保持个人的独立和原则,也要懂得与人和谐相处,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这句话教导我们,在劝导他人时,应先肯定其优点,再委婉指出不足。当人心情愉悦时,更容易接受建议;而当人愤怒时,任何言语都难以入耳。这告诉我们,在沟通中要注重方式方法,以和为贵。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这句话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应急于求成,而应保持稳定的节奏和持久的努力。这样的坚持,最终会帮助我们实现目标,避免因急躁而带来的焦虑和失望。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时候,最简单、最笨拙的方法反而能战胜那些看似巧妙的策略。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追求捷径和技巧,却忽视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重要性。
为人处世,不可随心任性;说话更要出言谨慎,不可任意妄言。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能随心所欲,而应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后果。
无故而怨天,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人必不服。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无缘无故地抱怨天或责怪别人,因为这样做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同。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这句话强调了简化生活的重要性,认为减少杂事可以净化心灵,而读书则是简化生活的一种方式。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这句话表达了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敬畏之心和坦荡胸怀,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酒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这句话表达了曾国藩对人生的淡泊态度,认为追求财富、官职、名声和文章的传播都不是最终目标,真正的快乐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做事时要讲究原则,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内外兼修。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这句话强调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持之以恒,即使是最困难的事情也能成功。
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这句话表达了曾国藩对财富和名利的看法,认为这些只是过眼云烟,只有内心的宽广和深远才是真正的人生财富。
倔强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这句话强调了性格对命运的影响,认为一个坚强的性格是成功的关键。
静思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这句话表达了在做事前要先冷静思考,只有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这句话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认为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再远的目标也能实现。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做事和说话时都要有所顾忌,不能随心所欲。
读书以明理,明理以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