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临终的悲叹,仿佛还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诉说着三国时期周瑜的不甘与无奈。周瑜,这位东吴的杰出将领,才华横溢,智勇双全,却因心胸狭窄,在与诸葛亮的斗智中,最终被自己的嫉妒和气恼所吞噬,英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2. 一气周瑜,是在赤壁之战后,周瑜费尽心机攻打南郡,他满心期待能够一举拿下城池,立下赫赫战功,证明自己的卓越才能。然而,诸葛亮却趁虚而入,先取了南郡等地。周瑜得知后,心中怒火中烧,他愤怒地想着:“诸葛亮,你怎能如此狡诈,抢了我的功劳!”这一气,气得他金疮迸裂。
3. 二气周瑜,是周瑜想用美人计将刘备扣下,以夺回荆州。他自以为计划天衣无缝,心中暗自得意:“这次定能让诸葛亮束手无策。”可没想到又被诸葛亮识破,弄假成真,赔了夫人又折兵。此时的周瑜又羞又恼,恨不能立刻将诸葛亮置于死地,他咬牙切齿地吼道:“诸葛亮,我与你势不两立!”周瑜再次气得昏厥。
4. 三气周瑜,是周瑜想假借攻打西川之名,袭取荆州。他满心以为这次定能成功,心中不断盘算着:“这次一定要让诸葛亮尝尝我的厉害。”结果又被诸葛亮识破。结果,周瑜被自己心胸狭窄所害,生生被气死。
5.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演义党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这是三国演义为了凸显出诸葛亮高大形象所虚构的一句话,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宽广深受孙权及文武百官乃至后世英雄的敬重与怀念。
6. 史书上记载周瑜活到60多岁,三国演义中写他心胸狭窄,完全是虚构,只是为了神化诸葛亮.实际上他恢宏大度,极受人们喜爱.他被任命为都督,位在年长功高的程普之上,程普不满,“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