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月”并不是指某种动物,而是一个汉语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它出自唐代释元觉的《永嘉证道歌》:“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在小学课本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做“猴子捞月”,讲述了一群猴子在河边玩耍,看到水中的月亮误以为是真实的,试图去捞取,但最终徒劳无功。这个故事也用来形容做一些无用的努力。
因此,“海底捞月”与动物无关,而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比喻徒劳无功的行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