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放地》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事梗概如下:
在一个荒凉的地方,外号叫“明白人”的老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人坐在岸边的篝火旁。老谢苗是个瘦骨嶙峋、掉了牙的老头子,他早该进屋去睡觉,但他口袋里还有半瓶伏特加,他怕屋里的伙计们跟他讨酒喝。鞑靼人生着病,难受得很,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到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他家里的妻子多么就是二十四五岁,不会更大。
“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明白人说,“你自己也看到了,这地方只有水,光秃秃的河岸,到处是粘土,此外再没有别的东西……复活节早已过去了,可眼下河面上还有流冰,今天早上还下了一场雪。”
“不好,不好!”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
十步开外有一条灰暗的寒气袭人的河流;河水汩汩有声,拍打着布满洞穴的粘土河岸,急匆匆地奔向不知何方的遥远的海洋。靠这边河岸,有一条黑糊糊的大驳船,这里的船工管它叫“浮船”。河对岸远远的地方,有几处火光忽儿蹿起,忽儿熄灭,像几条火蛇在游动:那是有人在烧隔年的荒草。火光之后又是一片黑暗。可以听到不大的冰块撞击驳船的声音。四周潮湿而寒冷……
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出穿着礼服。可现在,我把自己磨练到了这种地步: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这篇小说通过老谢苗和鞑靼人的对话,以及他们对流放地的描述,展现了流放地的荒凉、艰苦和残酷,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