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割肉喂鹰”的典故出自 《六度集经》,讲述的是释迦牟尼佛在修行菩萨道时,为了救一只被老鹰追捕的鸽子,割下自己身上的肉喂给老鹰,以此感化老鹰,使其放下了杀戮之心。
具体情节如下:
释迦牟尼佛的前身:
割肉喂鹰的故事也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萨波达王。
老鹰与鸽子的困境:
有一天,老鹰在追捕鸽子,鸽子无处可逃,飞进了萨波达王的怀中寻求庇护。萨波达王心生怜悯,决定保护鸽子。
提出解决方案:
老鹰因饥饿而向萨波达王索要食物,萨波达王决定割下自己身上的肉喂给老鹰,以此感化老鹰。
使用天平称重:
萨波达王让人拿来天平,一边放上鸽子,另一边放上自己割下的肉。但奇怪的是,无论他割下多少肉,天平始终向鸽子的那一端倾斜。最后,萨波达王毅然决定将自己整个身体放上天平,天地动容,老鹰和鸽子都被他的慈悲所感化,恢复了原形。
这个典故深刻地展现了佛教中慈悲与舍己的精神,是佛教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象征。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