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识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生肖、年龄称谓、科举考试、节日、刑罚、纪年法、文化习俗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常识:
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0岁: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1岁:牙牙(婴儿学语的声音)
2岁:孩提(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垂髫:指幼年儿童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科举考试
等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刑罚
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劓刑:割鼻子
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
刖刑:将脚砍掉
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
膑刑:剔去膝盖骨
大辟:砍头
炮烙:将人烧烤死
车裂:又叫“五马分尸”
汤镬:将人煮死
腰斩:从腰部斩簖
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弃市:暴尸街头
纪年法
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特点是天干和地支各有一个字,组合起来形成六十个不同的组合,用来表示年份
文化习俗
卖艺不卖身,叫妓;卖身不卖艺,叫娼
一炷香= 30 分钟;一盏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