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研制原子弹做出贡献的几位科学家包括:
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河南开封人,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的先驱,也是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1909.04.04~1968.12.05),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中国大陆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学、应用数学、航空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浙江杭州人,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中将军衔。
钱三强(1913.10.16~1992.06.28),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工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人之一,浙江湖州人,在铀核裂变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朱光亚(1924.12 - 2011.2),湖北武汉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两弹一星功勋,两院院士,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组织领导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制造试验工作。
程开甲(1918.8 - 2018.11),江苏吴江人,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
王大珩(1915.2 - 2011.7),江苏吴县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留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谢菲尔德大学,“中国光学之父”,两弹一星功勋,两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杰出战略科学家、教育家,大连理工大学创始人之一。
吴自良(1917.12-2008.5),浙江浦江人,材料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1939年毕业于北洋大学,1948年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大学博士。
邓稼先(1924年—198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奠基者和领导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陈能宽(1923—2016),1955年秋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1960年全力投入爆轰物理学领域,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国珍(1924年—1995年),1962年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后改称核工业部)任生产局总工程师,组织和领导科技人员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质量控制分析工作,保证了原子弹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
这些科学家在原子弹研制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努力和智慧使中国成为能够独立研制原子弹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