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共同的思想性格特征和原因如下:
思想性格特征
逆来顺受,胆小怕事:小人物形象通常在社会底层生活,受尽剥削和欺凌,但他们往往选择逆来顺受,胆小怕事,不敢反抗。
天真爱幻想,奴性意识:这些人物天真爱幻想,是奴性意识的化身,他们在专横野蛮的专制制度下形成,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深受这种社会环境影响。
善良热心却又冷酷无情:例如,拉斯科尔尼科夫和别里科夫等人物,虽然善良热心,但同时也表现出冷酷无情的一面。
不知变通,固守陈规:小人物形象往往不知变通,固守陈规,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进步。
产生原因
社会现实:19世纪的俄国正处于革命时期,资本文明与封建制度相互碰撞,贵族阶级中的保守派和革命派产生分歧对立。农奴制度对农民施加更大的压迫,十二月党人与贵族革命派无法改变广大农民的根本处境,农民运动愈演愈烈。这种社会现实决定了小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
专制制度:沙皇专制统治束缚了民间及社会上思想的解放,使得小人物形象在专横野蛮的制度下形成,成为显赫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牺牲者。
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一些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家,通过塑造小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这些小人物的同情,批判黑暗的沙皇专制制度。
这些小人物形象不仅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批判。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作家们希望唤起读者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堕落的关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