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中的“楞伽”两字,其梵文音译为“raṅga”,中文通常译为 “难入”。这个词语原本指的是摩罗耶山的陡峭险绝,常人所难到达,以及楞伽城无门户,非神通者不可入。在《楞伽经》中,这个词语被用来比喻这部经典是微妙第一了义之教,非大乘利根之入不可得入。
此外,也有说法认为“楞伽”指的是斯里兰卡(古称狮子国)的山名,因为这座山有楞伽宝石,所以以宝名山。而“阿跋多罗”意为无上,因此《楞伽经》也被称作《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综合来看,“楞伽”在《楞伽经》中主要指的是一个难以到达的地方,象征着这部经典的深奥和难以捉摸。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