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18首是一首赞美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结构与韵律
该诗遵循了莎士比亚式的十四行诗结构,即四四四二体,前12行分为两个诗节,每节6行,最后两行作为总结,点明主题。
韵律上,这首诗采用了优美的抑扬格,使得整首诗在音乐性上极具吸引力。
内容与主题
诗中把爱友比作“美好的天”,通过对比“夏天”、“娇蕾”和“烈日”,突出了爱友的美不仅令诗人赞赏,而且还令他崇敬。
诗中表达了一种对爱情和时间的深刻思考,认为尽管自然界中所有美丽的事物都会有逾循着大自然的规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爱人的美却是永恒的,连死神都望而却步。
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中的意象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通过对比和对照,诗人强化了爱人的独特之处,例如,将爱人与夏天相比,夏天虽然美丽但不及爱人之温婉和永恒。
哲理思考
诗中阐释了一个哲理:世界上所有美丽的事物都会有逾循着大自然的规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爱人的美却是永恒的,这是一种生命的美,艺术的美,永驻人间。
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总体上表现了一个思想:爱征服一切。他的诗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赞颂了人的尊严、个人的理性作用,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18首以其严谨的结构、优美的韵律、深刻的主题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爱情和时间的独特思考,以及对人类价值和尊严的赞颂,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