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李白《早发白帝城》: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王维《送严秀才还蜀》:
"山邻青塞断,江向白云平。"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孟浩然《宿建德江》: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谢灵运《初去郡》: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北朝民歌《敕勒歌》: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李白《蜀道难》: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些名言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的美丽,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