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最早出现在 唐朝,大约在公元618年至907年间。在唐朝,文人开始追求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感情,逐渐形成了白话文这种文学形式。到了宋朝,白话文开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通俗文学作品中,如话本和小说。明清两代,白话文进一步普及,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形式。
胡适在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中,提倡使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一运动得到了众多文学家的支持,使得白话文在全社会上得到了普遍应用。
因此,虽然白话文在唐朝就已经开始出现,但它在全社会上得到普遍应用和认可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特别是在1915年胡适等人提倡白话文之后。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