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出身于琅玡临沂的一个士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尤其擅长书法。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主要体现在行书、草书、楷书和行楷各体,他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羲之的生平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以下是几个著名的典故:
东床快婿:
王羲之16岁时,太尉郗鉴要为女儿郗浚选婿。王导让使者带信给郗鉴,说可以在东厢房随意挑选。使者回去后,郗鉴得知王羲之在东床上坦腹仰卧,无动于衷,认为他便是理想的女婿,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
墨池苦练:
王羲之热爱书法,长年累月地练习,以至于每天写完字后,他会在池塘里清洗笔砚,久而久之,池塘里的水都被染成了黑色。这个池塘后来被称为“墨池”。
笔冢墨池:
王羲之练字用坏的毛笔堆积如山,人们称之为“笔山”。他家旁边有一个小水池,用于洗毛笔和砚台,水变黑后被称为“墨池”。
入木三分:
王羲之的书法技艺非常高超,传说他写字时,笔锋有力,给人深刻印象。有一次,晋帝让王羲之在木板子上写祝版,工人削去他的字,发现渗入木板三分深,可见其书法技艺之精湛。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与当时的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绍兴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了一篇《兰亭集序》,此作品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爱鹅:
王羲之非常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
辞官游山:
永和十一年(355年),王羲之因遭受朝廷怀疑,选择主动辞官,开始游山玩水,最终在会稽金庭隐居,直至去世。
王羲之不仅书法造诣深厚,而且其生平故事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儿子王献之同样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两人合称为“二王”,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