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是一个 汉语成语,读音为tí hú guàn dǐng。这个成语源自佛教经典,原本指用从牛奶中提炼的精华——醍醐浇在头上,是一种佛教密宗的宗教仪式。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或建议,使人受到很大启发,彻底醒悟,也形容心境清凉舒适。
具体来说:
佛教起源:
在古代印度,醍醐是一种从牛奶中提炼的精华,被视为最高佛法。灌顶仪式则是将醍醐或净水浇在弟子头上,象征着智慧的传授和觉悟的达成。
引申意义:
在佛教文化中,“醍醐灌顶”比喻将佛法真义传与他人,使其彻底领悟佛理。后世常用这一成语比喻因为听了高明的意见或建议,受到很大的启发,彻底醒悟,也形容心境清凉舒适。
文学应用:
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广泛应用,如《红楼梦》和《西游记》等,形象地描绘了醍醐灌顶带来的清凉和启发。
综上所述,“醍醐灌顶”不仅是一个宗教术语,更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受到深刻启发和醒悟的状态。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