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身居高位却谦虚低调的文言文有以下几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句话表达了即使身居高位,也心系百姓;即使远离朝廷,也关心国家安危的情怀。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出自《淮南子·主术训》。这句话强调淡泊名利,明确志向,保持宁静的心态,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出自《道德经》。这句话表达了不占有、不依赖、不居功的心态,体现了谦虚和无私的品质。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出自《礼记》。这句话告诫人们要保持谦逊,不可骄傲自满。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出自三国·诸葛亮的《将苑卷一·将诫》。这句话强调不因自己的才能而骄傲,不因受到宠爱而作威作福。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出自宋·苏轼的《贺欧阳少师致仕启》。这句话表达了真正的勇敢和聪明往往表现为谦逊和低调。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唐代·虞世南的《蝉》。这句话比喻那些居于高位的人,他们的名声并非依靠外力,而是源于自身的品质和能力。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出自北宋·徐庭筠的《咏竹》。这句话通过竹子的形象,比喻一个人即使在取得显著成就后,依然保持谦逊和低调。
这些文言文都表达了身居高位却谦虚低调的品质,体现了古代圣贤的智慧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