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作品《母鸡》中,确实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比喻
“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这里将母鸡的叫声比喻成“没完没了”的抱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母鸡叫声的厌烦情绪。
“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这里将母鸡的叫声比喻成“如怨如诉”,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对母鸡叫声的反感。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里将母鸡下蛋时的行为比喻成“发了狂”,夸张地表达了母鸡的炫耀行为和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对比
文章前后两部分对母鸡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包括其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的行为;后半部分则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尊敬,特别是当看到母鸡孵出一群小雏鸡后,母鸡表现出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这里通过对比母鸡对待公鸡、鸭子和同类母鸡的不同态度,突出了母鸡的欺软怕硬和自私。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这里通过对比母鸡在院里和院外不同的表现,突出了母鸡在保护雏鸡时的勇敢和警惕。
这些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生动形象,情感表达丰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母鸡态度的转变和对母爱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