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文案网-每一句文案都惊艳世界

红豆文案网-每一句文案都惊艳世界

太极拳语录?

59

太极拳是一种集身心养生、武术技巧于一体的传统中国武术,它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实战智慧。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太极拳语录:

1. 有能一日用力寻,阴阳消长自有真。

2. 十三势者,一炁之演练也。

3. 妙手一着一太极。

4. 精练已极,极小亦圈。

5. 刻意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6. 拳不敌法,法不敌功。

7. 练习十三势必须与一炁相结合,否则便是死架。

8. 一开—合,有变有常。

9. 道法自然。

10. 若言体用何为难?意气君来骨肉臣。

11. 听劲有二:一称外听,一称内听。

12. 修身养性,手随身动,心随意静,太极拳中觅人生。

13. 由拳熟而渐悟柔劲,由柔劲而阶及心明。

14. 拳法自然心意静,气息绵长神自宁。

15. 明理不练拳难成,空练不明道难通。

16. 太极之道,松而不散,沉而不僵。

17. 太极拳是修炼以头脑和心灵的功夫为主,非拳脚功夫。

18. 无论动静,保持中定,否则有过或不及之虞。

19. 牢记七字:中定、整体、不用力;推手时加五个字:顺方向转圈(用意顺对方来劲方向转圈),共十二字可得太极拳体用之功夫。

20. 行功盘架都必须“先在心,后在身”的意动形随,更注意心意的修炼和运用。此为精髓。

21. 要内动不令人知,运用内气潜行来支配形体而适应敌之变化。

22. 修炼太极拳之内功精要:守住中定盘拳架,一收一放变阴阳。一动整体带旋转,切记用意不用力。

23. 练太极拳一不用气,用气则滞,二不用力,用力则断,三不用法,有法即有尽(先有法后无法),则可望最高境界。

24. 不在盘架上下苦功,任何太极劲都练不出来。更不用说浑元劲。

25. 太极拳“道”是“身知”“体悟”,太极拳的根本即拳、气为足。身上不挂力。练好一阴一阳两个动作,就一通百通。

26. 太极拳外练手、眼、身、步,内练神、意、气、劲。内外八个方面高度统一了,才能够达到协调完整,周身一家的要求。

27. 盘架子必须式式作到“有上必隅下,有前必隅后,有左必隅右,力起于根,发于脊、形于手,用意不用力”就能功到自然成。

28. 杨澄甫——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姿势要中正圆满,沉着松净,动作要轻灵圆转,纯以神行。

29. 郑曼青——吞天之气,接地之力,寿人以柔。十三式之体用各得一式,其用曰捋,其体曰中定。如此而已。应用时有一招捋就够了。拳架不过为学练而设计,其实到应用,一招都不需要。

30. 郝为真——初练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

31. 陈微明——放松肌腱,松开关节,以求松柔。求其柔者,可使全身能撤散而不连带也。假如推其手,手动而肘不动;推其肘,肘动而肩不动;推其肩,肩动而身不动;推其身,身动而腰不动;推其腰,腰动而腿不动,故能稳如泰山。若放人时,则又由脚而腿而腰而肩而肘而手连为一气,故能去如放箭。若不能柔,全身成一整物,力虽大然更遇力大于我者,(被)推其一处则全身皆立不稳矣。柔之功用岂不大